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如何正确采集和处理尿沉渣样本?

正确的尿沉渣样本采集与处理对于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以下是具体步骤:
1. 指导患者准备:首先,需要指导患者在采集前的晚上8点后不再饮水,并且第二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次排尿作为标本。这是因为晨尿较为浓缩,其中的细胞、管型等成分较多。
2. 采样容器的选择:使用清洁干燥的一次性塑料尿杯或专用的尿沉渣管进行收集,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标准化采集量:通常取10-50ml的新鲜晨尿作为检测用样本。对于儿童或其他特殊情况可适当减少体积。
4. 离心处理:将采集好的尿液置于离心机中以约15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3-5分钟,使上层清亮液体与底部沉淀物分离。
5. 弃去上清液:轻轻倒掉大部分上清液,保留少量(约0.2ml)含沉渣的尿底。
6. 混匀沉渣:用吸管吸取剩余的少量尿底并充分混匀,以确保所有成分均匀分布于其中。
7. 制备涂片或滴片:取1-2滴混匀后的尿沉渣置于载玻片上,可直接观察或者制作成薄层涂片。如果使用显微镜直视,则需覆盖盖玻片;若制备涂片,则应待其自然干燥后染色。
8. 显微镜检查:将准备好的标本放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所见的各种细胞、管型及其他异常物质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9. 结果解读与报告:根据观察结果,结合临床信息给出诊断意见或建议进一步的检测项目。同时注意保存好原始数据以备复查。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并且及时处理新鲜尿样,减少成分变化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检验职称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4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