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s, APPs)是在机体受到感染、炎症、创伤、手术、肿瘤等应激状态下,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的现象。这些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包括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纤维蛋白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对于早期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CRP是一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在细菌性感染中往往显著升高,而在病毒性感染中的升幅较小,有助于二者的初步区分。
2. 疾病监测:通过定期检测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趋势,可以评估疾病的活动度及治疗效果。如在风湿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炎症状态下的管理过程中,持续高水平的CRP可能提示病情活跃或存在潜在风险因素。
3. 预后判断:某些情况下,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浓度与患者预后相关联。比如,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较高的CRP水平通常与较差的临床结局有关;在心血管事件发生前后,升高的CRP值也暗示着更高的复发率和死亡风险。
4. 指导治疗:根据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如果患者CRP水平逐渐下降,则表明治疗有效;反之则需要考虑更换药物或加强其他干预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重要的临床指标之一,但其解读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