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细菌染色后的镜检时,首先需要确保染色过程正确完成。常见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以最常用的革兰氏染色为例,其镜检步骤如下:
1. 将制备好的涂片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并用盖玻片覆盖(如果需要)。
2. 先使用低倍镜(通常是10x或20x物镜)观察整个视野,寻找细菌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此步是为了大致了解样本情况,并选择一个适合高倍放大的区域。
3. 调整焦点至清晰可见细胞形态后,切换到油浸镜头(通常为100x)。使用前需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或其他专用油液,然后慢慢将物镜降至几乎接触油面的位置。
4. 在高倍率下仔细观察细菌的形状、排列方式及染色特性。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来说,它们会被结晶紫-碘复合物牢牢地固定在细胞壁上,在乙醇脱色过程中不会失去颜色,因此呈现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由于其外膜结构较疏松,容易被酒精溶解掉初染剂,故经复染后显示为红色。
5. 记录观察结果,并根据需要绘制或拍摄图片。
在整个镜检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细心,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准确无误。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显微镜设备,避免因不当使用造成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