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是评估
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 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中蛋白质含量很低,几乎检测不到。当出现微量白蛋白尿(30-300 mg/24h或20-200 μg/min)时,往往是
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标志;若进一步发展至大量蛋白尿(>300 mg/24h),则提示病情加重。
2. 尿常规:观察尿液颜色、透明度等外观特征,并进行化学分析如pH值、比重及显微镜下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成分的变化,这些改变可能与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有关联。
3. 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GFR):通过测定尿中肌酐浓度并结合血清肌酐水平计算出GFR,了解肾功能状态。早期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GFR升高现象,但随着病情进展,GFR逐渐下降。
4.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方法之一。对于非妊娠成人来说,随机尿的ACR在3-30 mg/g之间定义为微量白蛋白尿;超过30 mg/g则认为是显性白蛋白尿,需要进一步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断
糖尿病肾病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因素,如
高血压、泌尿系统感染等。因此,综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