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
肾病患者的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钾代谢异常:随着肾功能下降,肾脏排钾能力减弱,容易导致高钾血症。尤其是在少尿或无尿阶段,或者饮食中钾摄入过多时更为明显。
2. 磷与钙平衡失调:慢性
肾病进展过程中,由于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以及磷酸盐排出障碍,可引起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长期的钙磷代谢紊乱还可能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3. 酸碱平衡紊乱:肾脏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之一。慢性
肾病患者因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能力下降及产生氨的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4. 钠水代谢异常:慢性
肾病晚期可能出现钠潴留和水肿现象,这与肾功能减退导致的水钠排泄障碍有关。同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低钠血症,如过度利尿或稀释性低钠血症等。
5. 其他电解质变化:如镁代谢异常(可能表现为高镁血症),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锌、铜等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
这些电解质紊乱不仅反映了慢性
肾病的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改变,也会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因此,在管理慢性
肾病患者时,定期监测并调整其电解质平衡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