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血液中的脂蛋白水平主要通过生化方法进行,常见的有自动生化分析法、超速离心法、电泳法和免疫比浊法等。下面简述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自动生化分析法: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方法。通过特定的化学试剂与血液样本中的目标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可被仪器检测的颜色变化或光信号强度来定量测定。
2. 超速离心法:利用不同脂蛋白颗粒在高速离心条件下的沉降系数差异将其分离出来。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将VLDL、LDL和HDL等主要脂蛋白组分分开,但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在临床常规检测中较少使用。
3. 电泳法:基于各种脂蛋白颗粒所带电荷的不同,在特定的缓冲液体系中进行电泳分离。此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各脂蛋白条带分布情况,并可用于初步判断异常脂蛋白的存在与否,但其定量准确性较差。
4. 免疫比浊法: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测定血液样本中的特定脂蛋白浓度。例如,测定HDL-C时可使用针对Apo A-I的抗体;而测定LDL-C则可以采用针对Apo B100的抗体。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且易于自动化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多种检测技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需要精确评估个体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情况,除了常规的TC、TG、HDL-C及LDL-C测定外,还可能涉及到其他脂蛋白参数如非-HDL-C、Apo A-I和Apo B等指标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