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
贫血患者的外周血象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减小,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减少,低于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通常在32%以下。这是缺铁性
贫血最典型的特征。
2. 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成年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可诊断为贫血。
3. 红细胞形态异常:在血涂片上可见到小红细胞和低色素性红细胞增多,严重时可出现环形红细胞。此外,还可能出现点彩红细胞(即含有嗜碱性颗粒的红细胞)以及靶形红细胞等异型红细胞。
4.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但一般无明显变化。
5. 血小板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少数情况下可能稍高。
6.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增宽:反映红细胞大小不均一性增加,是缺铁性
贫血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当MCV降低而RDW增高时,应考虑缺铁性
贫血的可能。
7. 骨髓象特点: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粒红比值减低;铁染色显示骨髓外铁消失、内铁减少甚至缺乏。然而,在日常临床工作中,除非必要,一般不会进行骨髓检查来诊断缺铁性
贫血。
以上就是缺铁性
贫血患者在外周血象上的主要特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