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 检测目的:不同的检测项目对抗凝的要求不同。例如,血常规检查通常选用EDTA-K2作为抗凝剂;生化检验多采用肝素或枸橼酸钠;凝血功能检测则推荐使用0.109mol/L的枸橼酸钠。
2. 样本类型:全血、血浆和血清等不同类型的样本可能需要不同的抗凝处理方式。例如,对于需要保持细胞完整性的实验(如流式细胞术),应选择对细胞影响较小的抗凝剂;而如果目标是测定某些特定物质在血清中的浓度,则通常不使用抗凝剂。
3. 实验要求:某些特殊检测方法对抗凝剂有特定的要求。比如,进行红细胞沉降率测试时,必须使用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
4. 保存条件与时间:考虑样本的储存时间和温度等因素,不同抗凝剂在这些条件下对样本稳定性的影响也有所差异。例如,EDTA盐类抗凝剂适合短期保存,而肝素则更适用于长期冷冻保存。
5. 经济成本:在满足实验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抗凝剂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的检测项目、样本类型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最合适的抗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