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活性异常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血栓性疾病: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溶解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凝块。如果纤溶活性降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的发生率升高。
2. 出血倾向:当纤溶活性过高时,则可能引起过度的纤维蛋白降解,导致出血倾向或止血障碍,比如手术后出血不止、月经过多等情况。
3. 疾病预后的评估:某些疾病的进展过程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有关。例如,在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中,监测纤溶活性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而在肿瘤病人身上,异常的纤溶活动可能提示存在转移风险。
4. 某些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的表现之一:如先天性纤维蛋白溶解障碍症、抗磷脂综合征等都可表现为纤溶功能异常。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通过检测D-二聚体等指标来评估纤溶系统的状态对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