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一系列蛋白质。它们在止血和伤口愈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有13种(I至XIII),每一种都有特定的功能,下面简要介绍这些凝血因子及其主要作用:
1. 凝血因子I (纤维蛋白原):是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物质,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后者通过交联形成交叉连接的纤维网络,最终形成稳定的血栓。
2. 凝血因子II (凝血酶原):在凝血过程中被激活为凝血酶,能够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
3. 凝血因子III (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主要存在于血管外的细胞膜上,当血管受损时暴露出来,与凝血因子VII结合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4. 凝血因子IV (钙离子):作为辅因子参与多个凝血反应步骤中,对于许多凝血因子的激活和复合物的形成都是必需的。
5. 凝血因子V (易变因子):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中都发挥作用,是凝血酶原激活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因子。
6. 凝血因子VI (已废弃):曾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凝血因子,但实际上它是指活化的凝血因子V,在现代凝血理论中不再单独列出。
7. 凝血因子VII (稳定因子):在外源性凝血途径中与组织因子结合启动凝血反应。
8. 凝血因子VIII (抗血友病球蛋白A):在内源性凝血途径中作为辅助因子促进凝血酶原的激活,对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至关重要。
9. 凝血因子IX (抗血友病球蛋白B/Christmas因子):同样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与VIII等其他因子共同作用于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
10. 凝血因子X (Stuart-Prower因子):在内外两条凝血途径中均起作用,负责激活凝血酶原为凝血酶。
11. 凝血因子XI (血浆凝血活酶前体/抗血友病球蛋白C):参与内源性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