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凝血瀑布反应中,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是根据启动机制的不同来区分的。
1. 内源性途径:这个过程是从血管内的血液接触带负电荷的表面(如玻璃、胶原等)开始的。这种接触导致一系列的酶促反应,首先是因子XII被激活成XIIa,然后依次激活XI、IX和VIII因子,最终通过共同途径活化因子X,启动凝血过程。内源性途径的特点是需要较多的步骤来完成初始阶段的激活,并且主要发生在体内。
2. 外源性途径:此途径是由组织损伤时释放的一种叫做组织凝血活酶(也称为组织因子或TF)的物质触发的。当血管壁受损,暴露于血液中的组织因子与因子VII结合并形成复合物,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激活因子X,直接进入共同途径,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止血过程。外源性途径反应速度快、效率高,主要在体外实验中通过添加组织凝血活酶来模拟。
总的来说,内源性途径依赖于血液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外源性途径则是由血管外部的物质直接引发。两者最终都会汇合到共同途径上,完成凝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