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
贫血是指红细胞寿命缩短,过早破坏导致的一类
贫血。诊断时需要综合分析多个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常规检查: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是否降低;注意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的变化。
2. 网织红细胞计数:溶血性
贫血时,骨髓会产生更多的网织红细胞以补充破坏的红细胞。因此,网织红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
3. 血液涂片检查:可以观察到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裂细胞等。
4. 非特异性指标检测:
- 间接胆红素水平上升
- 尿潜血或尿胆原增多(因为大量被破坏的红细胞产生过多的未结合胆红素)
- 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
5. 特异性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初步筛查结果选择性地进行,如:
-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 - 遗传代谢缺陷相关酶活性测定等
通过上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溶血现象及其可能的原因,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