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检测主要包括一系列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可以评估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它们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的检测方法包括:
1. 血常规(CBC):通过全血细胞计数来确定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虽然这项测试不能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但它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步骤。
2. 出血时间测定:这是一种传统的评估血小板功能的方法,但现在已经较少使用了。它测量的是皮肤小切口出血停止所需的时间,可以间接反映出凝块形成初期的问题。
3. 血小板聚集试验:这是检测血小板功能最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向血样中添加不同的诱导剂(如ADP、胶原、肾上腺素等),观察并记录血小板在特定条件下的聚集反应情况,以此来判断其功能状态。
4. PFA-100测定:封闭式模拟血管损伤后血小板与内皮下基质接触而发生粘附和聚集的过程。该方法快速简便,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5. 流式细胞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对血小板表面或内部特定分子进行检测,能够提供关于血小板激活状态、膜糖蛋白表达等方面的信息。
6. 血栓弹力图(TEG)/旋转血栓弹力计(ROTEM):不仅可以评估整体凝血功能,还能特异性地分析血小板对纤维蛋白网络形成的贡献度。
以上各种检测手段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组合。如果怀疑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的血小板功能障碍疾病,则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做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