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时尿蛋白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肾脏的滤过功能受到了损害。正常情况下,肾脏中的肾小球具有选择性滤过的功能,能够阻止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通过,只允许水、电解质和一些小分子废物等通过。然而,在
肾炎的情况下,炎症反应会导致肾小球的结构损伤,使得其滤过屏障的功能减弱或破坏。
具体来说,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壁由三层组成:内皮细胞层、基底膜以及足突细胞层。这三层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的过滤系统,可以有效防止血浆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入尿液中。当发生
肾炎时,炎症会导致这些结构的变化或损伤:
1. 内皮细胞受损:可能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2. 基底膜破坏:作为主要的物理屏障,其完整性受到损害后,大分子更容易通过。
3. 足突细胞损伤:足突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变得疏松,增加了蛋白质滤过的可能性。
因此,在
肾炎患者中,原本不应出现在尿液中的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就会增多,形成所谓的“蛋白尿”。此外,炎症反应本身也能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进一步促进蛋白质的漏出。临床上,通过检测尿蛋白水平可以评估肾脏损伤的程度,并作为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