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超敏反应,也称为细胞毒性或抗体依赖性超敏反应,主要由针对细胞表面抗原或组织特异性抗原的IgG或IgM类抗体介导。这类免疫反应可以导致多种临床表现,具体取决于靶细胞或组织的类型和位置。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
1. 输血反应:当供体血液与受者体内预存的针对供体红细胞抗原的抗体发生反应时,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2. 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某些药物能改变红细胞表面结构,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并攻击红细胞。
3. 新生儿溶血病(HDN):母亲体内存在针对胎儿红细胞抗原的抗体时,这些抗体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引发溶血性疾病。
4.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Graves病和桥本氏甲状腺炎,其中自身抗体分别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或甲状腺细胞表面其他成分。
5. 肺出血-
肾炎综合症(Goodpasture syndrome):患者体内产生针对基底膜的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壁和肾脏小球滤过屏障损伤。
6. 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和疲劳。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体内产生针对血小板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使血小板被破坏,引起出血倾向。
8. 心脏瓣膜疾病:如风湿热后遗症中的心脏瓣膜损伤,可能是由于链球菌感染诱发的交叉免疫反应所致。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某些器官受累的表现也可能与II型超敏反应有关,例如
肾炎、脑病等。
总之,II型超敏反应涉及广泛的靶细胞和组织,因此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具体的病因及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