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酶促反应中底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变化来反映酶的活性。具体来说,当酶与特定底物接触时,在一定条件下(如适宜的温度、pH值等),酶会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即产物。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监测底物减少量或者产物增加量,并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酶的活性水平。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
1. 分光光度法:利用某些底物或产物在特定波长下有吸收峰的特点,通过测量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的速度。
2. 荧光法:如果底物或产物具有荧光性质,则可以使用荧光强度作为检测指标。
3. 电化学方法:对于能够引起电位变化的酶促反应,可以通过测定电流大小来反映反应速率。
4.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放射性同位素引入到底物中,然后测量产物中的放射性强度。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实际操作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