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分析技术,它结合了抗原抗体反应和光学测定原理。当特异性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蛋白(即抗原)发生结合时,会形成不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在溶液中散射光线,导致溶液浊度增加。通过测量这种光散射程度的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样品中目标蛋白质的浓度。
具体来说,免疫比浊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阶段:选择与待测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同时配制好标准品和稀释液等。
2. 样品处理:将待检测的血清、尿液或其他体液样本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离心去除细胞和其他杂质。
3. 反应过程:向含有已知浓度抗体的工作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样品或标准品,在一定条件下孵育一段时间,使抗原和抗体充分结合形成复合物。
4. 检测与计算:使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量反应后的浊度变化。通常情况下,浊度值(吸光度)与目标蛋白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标准曲线来推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实际含量。
免疫比浊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以及特异性好等特点,在临床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蛋白质的测定,如IgG、IgA、C反应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