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抗原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肿瘤特异性抗原(TSA)和肿瘤相关性抗原(TAA)。具体来说:
1. 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这类抗原是只存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恶性肿瘤细胞表面,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它们是由肿瘤基因突变直接产生的新抗原,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并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2. 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这类抗原并非肿瘤所独有,在正常细胞或某些良性病变中也可能存在,但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状态。根据来源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种:
- 胚胎抗原: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这些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在成人健康组织中通常不表达或仅微量存在,但在某些癌症患者体内会重新激活并大量产生。
- 分化抗原:这类抗原与正常细胞的分化过程有关,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它主要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但当发生前列腺癌时其水平会升高。
- 异常表达的自身蛋白质:某些原本在特定组织中低水平存在的蛋白,在肿瘤状态下异常高表达,如HER2/neu、p53等。
- 病毒相关抗原:部分病毒(如EB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并产生特异性的病毒相关抗原。
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肿瘤抗原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