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验的临床应用是什么呢?快来跟着小编了解一下吧!
(1)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定义和分类: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抗体参与的溶血反应所致的贫血。这类免疫反应是由于红细胞表面抗原,或与外来的抗原(如药物等)相结合,在相应抗体(IgG或IgM)作用下,或激活补体的参与,导致红细胞凝集或破坏而发生溶血;或在脾或肝脏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下被破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分类见下表。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分类 | 抗体型别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通常为温抗体,IgG为主 |
温反应性抗体型 | 以温抗体IgG为主,少部分IgA、C3 |
冷反应性抗体型 | 通常为IgG、补体 |
冷凝集素综合征 | 几乎均为IgM |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 一般为IgG |
药物免疫性溶血 | 免疫复合物型、IgG、IgM等 |
同种免疫 |
|
新生儿溶血症 | ABO、Rh、MN型 |
血型不合输血 | ABO、Rh型 |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1)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包括直接(DATG)法和间接(IATG)法。
原理: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自身抗体(IgG)。分为检测红细胞表面有无不完全抗体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GT)和检测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的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GT),以前者最常用。
直接试验应用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和(或)抗C3d]与红细胞表面的IgG分子结合,如红细胞表面存在自身抗体,出现凝集反应。
间接试验应用Rh(D)阳性O型正常人红细胞与受检血清混合孵育,如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红细胞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可出现凝集。
结果:健康人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药物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引起溶血性贫血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阴性不能排除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冷凝集素试验
原理:冷凝集素为IgM类完全抗体,在低温时可使自身红细胞、O型红细胞或与受检者血型相同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凝集反应的高峰在0~4℃,当温度回升到37℃时凝集消失。
参考值:正常人血清抗红细胞抗原的IgM冷凝集素效价<1:32(4℃)。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1:1000),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肝硬化、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者亦可增高,但不超过1:1000。
3)冷热溶血试验
原理: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冷反应抗体(Donath-Landsteiner抗体),在20℃以下(常为0~4℃)时与红细胞结合,同时吸附补体,但不溶血。当温度升至37℃时,补体激活,红细胞膜破坏而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
结果:阴性。
临床意义: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呈阳性,D-L抗体效价可高于1:40。病毒感染可出现阳性反应。
ε=ε=ε=(#>д<)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