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血液检验知识点小结

检验职称考试考生都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复习,在复习的初始阶段,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一些血液检验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具体内容如下:

一、细胞分类介绍:

(一)粒细胞系统

1. 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①中性晚幼粒(neutrop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不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无核仁;胞浆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特异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形及结构与中性晚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橘红色的、大小一致的嗜酸性特异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basophilic metamyelocyte):10~14μm,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分布有少量嗜碱性非特异颗粒。

5. 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

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10~15μm,核凹陷程度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呈带状弯曲,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胞浆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tab  granulocyte):11~16μm,核与中性杆状相似;浆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basophilic  stab  granulocyte):10~12μm,核呈模糊杆状;胞浆内及核上分布有少量嗜碱性颗粒。

6. 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granulocyte)

①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10~14μm,核呈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全断开,常分2~5叶,核染色质已浓集呈粗的小块状,染深紫红色;胞浆丰富,内含淡红色均匀细小颗粒。

②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11~16μm,核多分2叶,核染色质结构与中性分叶核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均匀一致的橘红色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bas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10~12μm,核可分3~4叶或分叶不明显;胞浆分布有少量大小不等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二)红细胞系统

①原始红细胞(pronormoblast):15~20μ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呈钝角状或瘤状突起,核呈圆形,居中或偏位,约占细胞体的4/5左右,核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粒细胞粗而密集,核仁1~3个不等,且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呈浅蓝色或暗蓝色;胞浆量少,染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感,无颗粒。

②早幼红细胞(earlynormoblast):10~18μm,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颗粒有浓集现象,较原红细胞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染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边缘可见瘤状突起。

③中幼红细胞(polychromatic  normoblast):8~15μm,核圆形,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呈条索状或块状,中间有明显空隙,如压碎饼干样或打碎墨砚感,无核仁;胞浆量相对较多,浆内由于已合成不等量的血红蛋白,可染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④晚幼红细胞(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7~10μm,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的1/2以下,核染色质致密聚集成结构不清的紫黑色团块状,无核仁;胞浆量较多,因已合成大量血红蛋白,常染浅灰红色或浅红色。

⑤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7.2~7.5μm,为晚幼红细胞刚脱核而成,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瑞氏染色为多嗜性红细胞,用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后在细胞内可见蓝色细颗粒或呈线状或网状结构。

⑥红细胞(erythrocyte):正常红细胞平均为7.2μm,呈双面微凹之圆盘状,中央较薄,染色浅,边缘较厚,染色深,呈粉红色,无核。

(三)单核细胞系统

①原始单核细胞(monoblast):15~20μ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结构,核仁1~3个;胞浆量较其它原始细胞丰富,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或有伪足状突起。

②幼稚单核细胞(promonocyte):15~25μm,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易见扭曲、凹陷、切迹等改变,核染色质较原始单核细胞粗糙疏松,核仁可有可无;胞浆浅灰蓝色,不透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见细小颗粒。

③单核细胞(monocyte):12~20μm,核形态常不规则,有肾形,马蹄形,“S”形,分叶状,笔架形等,核染色质疏松呈丝网状或条纹状结构,无核仁;胞浆量较多,染不透明的灰蓝色,可见细小红色颗粒。

(四)淋巴细胞系统

1.原始淋巴细胞(lymphoblast):10~18μ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1~2个;胞浆量少,呈淡蓝色,透明,无颗粒。

2.幼稚淋巴细胞(prolymphocyte):10~16μm,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仍较细致,核仁可有可无;胞浆量较少,淡蓝色,偶见有少许红色颗粒。

3.淋巴细胞(lymphocyte)

①大淋巴细胞:12~15μm,核圆形稍偏于一侧,核染色质排列紧密均匀,深紫红色;胞浆量相对较多,染透明淡蓝色,可有少量大小不等的红色嗜天青颗粒。

②小淋巴细胞:6~9μm,核相对较小,呈圆形,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结构不清楚,染深紫红色;胞浆极少,似裸核样,如可见则呈淡蓝色,一般无颗粒。

(五)浆细胞系统

1. 原始浆细胞(plasmablast):14~18μ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紫红色,核仁2~5个;胞浆量多,染深蓝色,不透明,无颗粒。

2. 幼稚浆细胞(proplasmacyte):12~16μm,胞体多呈椭圆形,核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的1/2,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糙紧密,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多,深蓝色或紫蓝色或呈蓝色火焰状,不透明,有时可有空泡及少数嗜天青颗粒。

3. 浆细胞(plasmacyte):8~15μm,核明显缩小,圆形,占细胞的1/3以下,偏于一侧,核染色质浓集成块状,常排列呈车轮状,无核仁;胞浆量丰富,染蓝色或紫蓝色,不透明,有时有泡沫感,浆内可含有小空泡及/或少量嗜天青颗粒,偶见胞浆中有较大的红色或淡蓝色透明的球状物,称Russell小体,是球蛋白聚集而成。

(六)巨核细胞系统

1.原始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15~30μm,胞体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较其他原始细胞粗,呈粗网状或细条索状结构,染深紫红色,核仁2~3个,淡蓝色,不清晰,不规则;胞浆量较少,不均匀,不规则,染深蓝色,无颗粒。

2.幼稚巨核细胞(promegkaryocyte):30~50μm,外形不规则,核亦不规则,有重叠,可扭转呈肾形或分叶状,核染色质呈粗颗粒或粗网状或局部浓集呈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可有可无;胞浆量增多,常有伪足状突出,染蓝色或浅蓝色,在近核处出现或多或少的很细小红色嗜天青颗粒。

3.巨核细胞(megakarycyte)

①颗粒型巨核细胞:40~70μm,可达100μm,外形不规则,核较大,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核染色质较粗糙,排列紧密呈团块状,紫红色,无核仁;胞浆量丰富,染粉红色,夹杂有蓝色,内含大量细小红色颗粒,常聚集呈簇,但无血小板形成。

②产板型巨核细胞:40~70μm,可达100μm,形态大致与颗粒型巨核细胞相似,唯有不同的一点是胞浆内充满细小的红色颗粒及数量不等的血小板。

③裸核型巨核细胞:是产板型 巨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仅剩一个细胞核,称之为裸核。

4. 血小板(platelet):胞体很小,2~4μm,呈圆形、椭圆形,逗点状,不规则形,中心部位有细小紫红色颗粒,无细胞核,涂片上血小板常三五成群堆集出现。

(七)其他细胞

1.组织嗜细胞(tissue basophilic cell):又称肥大细胞(mast  cell),12~20μm,呈圆形,椭圆形,梭形,三角形等,核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模糊,结构不清;胞浆充满圆形、大小一致的深紫色嗜碱性颗粒。

2.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8~22μm,形态极不规则,多呈梭形,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呈网状,多无核仁;胞浆量少,染淡蓝色,边缘常模糊不清,常沿核长轴的两侧或一端呈尾状伸出,可有细小紫红色颗粒。

3.纤维细胞(fibrocyte):胞体较大,不规则,多为长尾形,核圆形或椭圆形(1~数个),核染色质呈或细或粗的网状结构,核仁1~2个,不清晰,成熟者无核仁;胞浆丰富,多在细胞两端,染淡蓝色,边界模糊,内含纤维网状物及少许嗜天青颗粒。

4.成骨细胞(osteoblast):胞体较大,20~40μm,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单个或多个成群分布,核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于细胞一侧,核染色质排列呈粗网状,染深紫红色,核仁可有1~3个;胞浆丰富,染深蓝色或灰蓝色,边缘常呈模糊云雾状。

5.破骨细胞(osteoclast):胞体巨大,60~100μm,形态不规则,颇象巨核细胞,核小、数量较多,3~100个不等,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大致相等,边缘清晰,彼此独立,无核丝相连,随意排列,核染色质呈粗网状,几乎每个核都有一个蓝色核仁;胞浆丰富,染淡蓝色或浅红色,含大小不等的紫红细小颗粒。

6.脂肪细胞(fatty cell):30~50μ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小,形状不规则,常被挤压在一边,核染色质呈细致密网状,无核仁;胞浆内充满大量空泡。

7.组织细胞(histiocyte):胞体较大,20~50μm,形态多样,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及不规则形,核可有圆形,椭圆形,肾形,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结构,核仁2~4个不等;胞浆多少不一,染色也常不一致,有深蓝,淡蓝,灰蓝色等,边缘多不规则或不清楚,无颗粒或含有少量或细或粗或粗细不一的嗜天青颗粒,可有空泡或含异物等。

8.吞噬细胞(phagocyte):不是一种独立的细胞,而是胞浆内含有吞噬物质的一组细胞的总称。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有单核细胞、组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细胞等。吞噬细胞的形态极不一致,由吞噬物的类型及吞噬物的多少而定。其胞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一个核,有时为双核,核常被挤压至一侧,核染色质较疏松,核仁可有可无。胞浆多少不一,淡蓝色或淡红色,常有空泡,并有数量不等的吞噬物,吞噬物有空泡、色素、颗粒、有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碳核、细菌等。有时吞噬细胞成堆存在。

二、异常血细胞形态学:

(一)粒细胞系统形态异常

1.白血病时粒细胞改变

①胞体:大小不等、畸形。

②胞浆:Auer小体,颗粒粗大、增多。

Auer小体:是在细胞浆内出现结构均匀一致的红色细棒状小体。产生原因是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常见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浆内。

③胞核:畸形、切迹、折叠、凹陷、扭曲、分叶等。如急淋时核易破碎,核分裂象增多。

④核浆比:增大、发育不平衡(M2b)。

⑤核仁:大、数量增多、亦可不清楚。

2.巨大粒细胞:可见于中、晚、杆、分阶段。常见巨晚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巨杆状。

①形态特征:与同期相比,胞体大、核大、核染色质较同阶段细胞细致。

②形成原因:核酸代谢障碍。

③常见疾病:巨幼贫、M6、MDS、M2b、抗叶酸类药物治疗后。

3.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分5叶以上,常见于巨幼贫、严重感染恢复期。

4.粒细胞中毒变性改变

①中毒颗粒:胞浆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紫黑色或深紫红色。见于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②空泡:浆或核内空泡。见于严重感染。

③杜勒小体(Dohle):蓝斑,在细胞浆内直径约1~2μm的蓝色区域。见于严重感染,肝硬化等。

④核变性:核固缩、核肿胀、核碎裂、核溶解。见于严重感染。

(二)红细胞系形态异常

1.巨幼红细胞

①形态特征:与同期细胞相比,胞体大、核大、核染色质细致、排列疏松“幼核老浆”。

②产生原因:核酸代谢障碍。

③常见疾病:巨幼贫、M6、MDS、抗叶酸治疗后等。

2.低色素性红细胞

①形态特征:与同期细胞相比,浆量少、嗜碱性、着色偏蓝,核染色质无明显异常改变“幼浆老核”。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明显扩大。

②产生原因:Hb合成障碍(不能说缺铁)。

③常见疾病:IDA、Hb病、慢性感染性贫血等。

3.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不整: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4.球形红细胞:<6.4μm,中心淡染区明显缩小或消失。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5.椭圆形红细胞:横径/长径<0.78.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6.靶形红细胞: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地贫等。

7.嗜多色性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染灰蓝色或浅灰色。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多见于溶贫、失血性贫血等。

8.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瑞氏染色后在红细胞浆中有蓝黑色细小颗粒存在。表示骨髓再生加速。铅中毒时多见。

9.裂红细胞:即红细胞碎片。可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贫、DIC及损伤性。

10.红细胞中出现异常结构

①豪-周小体(Howoll-Jolly,s):属核残余物。可见于巨幼贫、溶贫、脾切除后、铅中毒等。

②卡波环(Cabot,sring):可见于铅中毒、巨幼贫等。

(三)淋巴细胞形态异常

1.异型淋巴细胞:分浆细胞型 、单核细胞、幼稚型。可见于出血热、传单及其它病毒感染。

2.原、幼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形态异常

1.恶组:多形性、多核异组。

2.急单、类单核细胞白血病反应等。

3.戈谢细胞(Gaucher):戈谢病。

4.尼曼-皮克细胞(Niemann-pick):尼曼-皮克病。

(五)巨核细胞系统形态异常

1.幼巨产板:ITP.

2.小巨核:大小与成熟淋巴细胞相似,形态不规则,有伪足突起,核染色质浓集,无明核仁。可见于白血病、MDS等。

3.巨大血小板:见于巨大血小板综合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检验职称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4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