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答疑周刊 > 正文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0年第25期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0年第25期的内容更新啦,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如下:  

问题索引:  

【问题】  

一、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有哪些?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有哪些?  

三、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有哪些?  

具体解答:  

一、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有哪些?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病变位于主-髂动脉者,疼痛在下腰、臀、髂、大腿后侧或小腿腓肠肌部位,有时伴阳痿;病变在股动脉者,疼痛发生于小腿肌群。肢体慢性缺血时,皮肤萎缩变薄、发亮、骨质疏松、肌萎缩、毛发脱落、趾甲增厚和变形。后期可出现静息痛,皮肤温度明显减低、发绀,肢体远端坏疽和溃疡。  

诊断与鉴别诊断此病属全身性疾病,所有患者均需做详细检查:①一般检查:血脂测定、心电图、心功能以及眼底检查等;②超声多普勒:为首选影像检查,可了解患肢的血流状况;③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⑤X线平片:有时可见病变动脉段有不规则钙化,患肢远侧段有骨质疏松等退行性变化。其中③④均能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和闭塞远侧动脉主干的情况,对确定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病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两者的鉴别诊断见表11-44.此外,还应与大动脉炎、动脉栓塞等相鉴别。  

1

治疗对易患因素加以控制和处理,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目的为降低血脂和血压,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处理方法有:肥胖者减轻体重,严格禁烟和适当活动;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烟酸肌醇酯、前列腺素和妥拉唑林等。  

手术治疗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单个或多处短段狭窄者,可经皮穿刺插入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段,以适当压力使球囊膨胀,扩大病变管腔,恢复血流。如能结合血管内支架的应用,可以提高远期通畅率。  

(2)内膜剥脱术:主要适用于短段的主-髂动脉闭塞病变者。剥除病变段动脉增厚的内膜、粥样斑块及继发血栓,不需要置入人工血管且无感染危险。  

(3)旁路转流术:采用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于闭塞段近、远端之间做搭桥转流。主-髂动脉闭塞,可采用主-髂或股动脉旁路术。对全身情况不良者,则可采用较为安全的解剖外旁路术,如腋-股动脉旁路术。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有哪些?  

临床表现①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②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③感觉异常;④患肢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症刺激末梢神经,后因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即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⑤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障碍改变,严重缺血者,患肢末端出现缺血性溃疡或坏疽;⑥患肢的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⑦患肢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出现复发性游走性浅静脉炎。  

临床上分为4期。  

Ⅰ期:患肢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麻木、发凉自觉症状,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较低,色泽较苍白,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踝/肱指数<0.9.患肢已有局限性动脉狭窄病变。  

Ⅱ期:以患肢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根据行走后出现疼痛的最大间歇性跛行距离,分为:Ⅱa>200m、Ⅱb<200m;患肢皮温降低、色泽苍白更为明显,可以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趾(指)甲变形、小腿肌萎缩等现象;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下肢动脉狭窄的程度与范围较I期严重,肢体依靠侧支代偿而保持存活。  

Ⅲ期:以缺血性静息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剧烈且为持续性,夜间更甚,迫使患者屈膝护足而坐,或辗转不安,或借助肢体下垂以求减轻疼痛;除Ⅱ期所有症状加重外,趾(指)腹色泽暗红,可伴有肢体远侧水肿;动脉已有广泛、严重的狭窄,侧支循环已不能代偿静息时的血供,组织濒临坏死。  

Ⅳ期:症状继续加重,患肢除静息痛外,出现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或缺血性溃疡。如果继发感染,干性坏疽转为湿性坏疽,出现发热、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病变动脉完全闭塞,踝/肱指数<0.3.侧支循环所提供的血流,已不能维持组织存活。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要点①大多数患者为青壮年男性,多数有吸烟嗜好;②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症状;③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④患肢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⑤一般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易致动脉硬化的因素。  

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①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②皮肤温度测定,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皮肤温度相差2℃以上,提示皮温降低侧有动脉血流减少;③患肢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不能扪及;④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阳性者,提示患肢有严重供血不足。  

(2)特殊检查:①超声多普勒检查:为首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动脉的形态、直径和流速等。②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③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明确患肢动脉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患肢中小动脉多节段狭窄或闭塞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典型X线征象。最常累及小腿的3支主干动脉(胫前、胫后及腓动脉),或其中1~2支,后期可以波及腘动脉和股动脉。动脉滋养血管显影,形如细弹簧状,沿闭塞动脉延伸,是重要的侧支动脉,也是本病的特殊征象。  

鉴别诊断  

(1)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发病年龄多数在45岁以上,常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病变常位于大、中动脉,X线检查可显示动脉壁有钙化斑块。  

(2)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活动期常有红细胞沉降率增速,免疫球蛋白升高;动脉造影可见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开口处狭窄或阻塞。  

(3)糖尿病足:由糖尿病造成的肢体坏疽,都有糖尿病史及其临床表现,且有尿糖阳性、血糖升高等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  

治疗处理原则在于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  

一般疗法:严格戒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不应使用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疼痛严重者,可用止痛剂及镇静剂,慎用易成瘾的药物。患肢应进行适度锻炼,以利于促使侧支循环建立。  

药物治疗  

(1)中医中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  

(2)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①前列腺素E1,具有血管舒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缓解缺血性疼痛,改善患肢血供有一定效果;②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兴奋剂,如妥拉唑林等;③硫酸镁溶液,有较好的扩血管作用;④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降低血黏度,对抗血小板聚集,因而在防止血栓繁衍和改善微循环中,能起一定作用。  

(3)抗生素:并发溃疡感染者,应选用广谱抗生素,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高压氧疗法通过血氧量的提高,增加肢体的血氧弥散,改善组织的缺氧状况。  

手术疗法目的是增加肢体血供和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缺血引起的后果。  

(1)腰交感神经切除术:适用于腘动脉远侧动脉狭窄的患者。先施行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如阻滞后皮肤温度升高超过1~2℃者,提示痉挛因素超过闭塞因素,可考虑施行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同侧2、3、4腰交感神经节和神经链,可解除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形成。近期效果尚称满意,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2)动脉重建术:手术方法有两种:①旁路转流术,适用于主干动脉闭塞,但在闭塞动脉的近侧和远侧仍有通畅的动脉通道者。②血栓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的动脉阻塞。利用内膜剥离器,或直视下切开动脉壁,将增厚的内膜连同血栓一并切除,然后缝合动脉壁切口。对于动脉广泛性闭塞,即腘动脉远侧三支动脉均已闭塞时,可试用以下术式:a.大网膜移植术;b.分期动、静脉转流术。  

创面处理干性坏疽创面,应予消毒包扎,预防继发感染。感染创面可做湿敷处理。组织坏死已有明确界限者,或严重感染引起毒血症的,需做截肢(趾、指)术。  

三、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有哪些?  

临床表现: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以左下肢多见,但双侧下肢可先后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病程进展、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  

体格检查:①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使静脉排空,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患者站立,10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同样在腘窝部扎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如在未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②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患者用力踢腿或做下蹬活动连续10~20次。此时,由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患者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缠绕第二根弹力绷带。患者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两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瓣膜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鉴别诊断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症状相对严重,做下肢活动静脉测压试验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不能降至正常。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能够观察到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特殊征象。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浅静脉扩张属于代偿性表现,伴有肢体明显肿胀。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再通过程中,由于瓣膜遭破坏,静脉血液逆流及静脉压升高导致浅静脉曲张,并伴有活动后肢体肿胀。彩色超声多普勒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有助于鉴别。  

(3)动静脉瘘:患肢皮肤温度升高,局部有时可扪及震颤或有血管杂音,浅静脉压力明显上升,静脉血的含氧量增高。在先天性动静脉瘘,患肢常比健肢长且增粗。  

治疗  

(1)非手术疗法:仅能改善症状,适用于:①病变局限,症状轻微又不愿手术者;②妊娠期发病;③症状虽然明显,但手术耐受力极差者。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借助远侧高而近侧低的压力差,以利回流,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此外,还应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利用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使之闭塞。适用于少量、局限的病变,或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处理残留的曲张静脉。硬化剂渗漏可造成组织炎症、坏死或进入深静脉引起血栓形成。  

(3)手术疗法: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凡有症状且无禁忌证者(如手术耐受力极差等)都应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已确定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可选择筋膜外、筋膜下或借助内镜做交通静脉结扎术。  

(4)并发症及处理:①血栓性浅静脉炎:可用抗生素及局部热敷治疗。炎症消退后,常遗有局部硬结与皮肤粘连。症状消退后,应施行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②溃疡形成:足靴区是承受压力较高的部位,又有恒定的交通静脉,一旦瓣膜功能破坏,皮肤发生营养性改变,易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并发感染。处理方法:创面湿敷,抬高患肢以利于回流,溃疡愈合后手术治疗。较大或较深的溃疡,经上述处理后溃疡缩小,周围炎症消退,创面清洁后也应做手术治疗,同时清创植皮,以缩短创面愈合期。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多发生于足靴区及踝部。抬高患肢和局部加压包扎,一般均能止血,必要时可以缝扎止血,以后再做手术治疗。  

2020临床执业医师女性生殖系统考点整理好了,你准备好学习了吗?

临床执业医师26大科目特点及出题重点,专业师资为你逐一解读复习经验!

以上关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0年第25期”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临床执业医师答疑周刊栏目!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