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血液系统》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老师为大家总结整理如下:    
1.铁代谢  
(1)铁的来源:①来自食物;②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  
(2)铁的吸收:食物中铁以三价铁为主,必须在酸性环境中或有还原剂如维生素C存在下还原成二价铁才便于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是吸收铁的主要部位。  
(3)铁的转运:借助于转铁蛋白。  
(4)铁的分布:血红蛋白铁、肌红蛋白铁、贮存铁。  
(5)铁的贮存:有两种形式,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体内铁主要贮存在肝、脾、骨髓等处。  
(6)铁的排泄:主要由胆汁或经粪便排出。  
2.病因和发病机制  
(1)摄入不足而需要量增加:小儿生长发育期及妊娠和哺乳妇女。  
(2)丢失过多:多种原因引起慢性失血是最常见原因,主要见于女性月经过多、反复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痔出血、血红蛋白尿等。  
(3)吸收不良:胃及十二指肠切除等。  
3.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促、恶心、呕吐等。  
(2)黏膜损害:舌炎、口角炎、咽下困难或咽下梗阻感。  
(3)外胚叶组织营养缺乏表现为:皮肤干燥,毛发无光泽,指(趾)甲变薄、变脆、缺少光泽,重者变平或凹下呈勺状(反甲),异食癖。  
(4)心脏受损:引起贫血性心脏病易发生左心衰。  
4.缺铁性贫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MCHC均降低。  
(2)骨髓铁染色:骨髓涂片用普鲁士蓝染色后,骨髓网状细胞中的铁称含铁血黄素或细胞外铁,直接反映贮备铁的情况,幼红细胞内的铁颗粒称细胞内铁,反映铁利用情况。缺铁性贫血时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  
(3)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习题  
属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是  
A.肝脾肿大  
B.淋巴结肿大  
C.共济失调  
D.指甲变薄变脆  
E.胸骨压痛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患者,最可能出现的体征是指甲变薄变脆。A、B与E为白血病体征,C是巨幼细胞贫血的表现。  
以上关于“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缺铁性贫血”核心考点小结!”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临床执业医师辅导精华栏目!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