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病因及治疗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
疟疾的病因及治疗: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而缓解,常有脾大与贫血。
一、病原学种类及在人体内发育过程
1、疟原虫的发育分两个阶段(红外期、红内期)。
2、两个宿主:终末宿主是蚊子(中华按蚊),中间宿主是人。 3、蚊子叮咬人——疟原虫进入肝细胞发育——肝细胞破裂——疟原虫从肝细胞里出来——进入红细胞又在里面繁殖——红细胞裂——疟原虫进入血液——进入下一个循环 。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就是肝内期(红外期) 。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就是红内期 。疟疾发作的时候就是红细胞破裂——疟原虫进入血液的那个时期 。
各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红细胞破裂入血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发作的时候不一样。
(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个小时,三日疟原虫为72个小时,恶性疟原虫为36-48个小时)
二、流行病学
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
三、临床表现
寒战-高热-出汗-间歇期-寒战-高热-出汗-间歇期——循环下去 。
四、实验室检查
1.由于红细胞被破坏,红细胞减少,出现贫血 。
2.血涂片查找疟原虫,可以确诊,必须在寒战高热初期采血才能检出。
五、治疗
1.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用于控制疟疾发作。
2.伯氨喹:能杀灭肝内的疟原虫,用于防止传播和复发。 在疫区内的人预防用伯氨喹;非疫区的人要预防用乙胺嘧啶;到疫区出差用伯氨喹。
3.乙胺嘧啶:能杀灭所有红细胞内外期疟原虫。
2.循环抗原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