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能够在胃酸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它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大约90%以上的
十二指肠溃疡和70%-80%的
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首先,幽门螺杆菌能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正常情况下,胃粘膜有一层由粘液组成的保护层,可以抵抗胃酸对胃壁自身的侵蚀。但当幽门螺杆菌侵入后,它会分泌尿素酶等物质中和周围的胃酸环境,从而在胃粘膜表面定植并破坏这层保护屏障。
其次,细菌及其产物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H. pylori感染导致的慢性活动性
胃炎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长期的炎症刺激不仅会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还会促使胃酸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对胃壁的侵蚀作用。
此外,幽门螺杆菌还可能通过影响胃泌素的释放来间接促进胃酸分泌。研究发现,感染了H. pylori的人群中,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较为常见,而高浓度的胃泌素会刺激更多的胃酸产生,从而增加了溃疡形成的风险。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对于有相关症状或临床指征的患者来说,检测和根除H. pylori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