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在CT上的表现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 低密度区:这是最典型的CT表现,因为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水肿和坏死,导致局部密度下降。早期可能不明显,24小时后逐渐显现。
2. 边界不清:梗死区域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这是因为炎症反应、细胞肿胀等因素造成的。
3. 占位效应:较大范围的脑梗死可引起周围结构受压移位,表现为中线结构偏移或脑室变形等占位征象。
4. 脑沟回变浅甚至消失:由于局部脑组织体积增大及水分增加,使得相应的皮层下白质区及灰质界面之间的脑沟回变得不明显或者完全消失。
5. 动态变化:CT影像随时间而演变。急性期(1-3天)主要表现为低密度改变;亚急性早期(4-7天)可能出现周边高密度带,即所谓的“环状强化”现象;亚急性晚期至慢性期则可见到萎缩性变化如脑室扩大、皮质变薄等。
6. 特殊类型:某些特殊类型的脑梗死在CT上可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例如分水岭区梗死常呈楔形分布,小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小梗死灶多为圆形或卵圆形。
需要注意的是,在超早期(发病后数小时内),由于病理生理改变尚未达到足以被常规CT扫描所捕捉的程度,因此CT可能无法显示明显异常。此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如MRI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