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超敏反应,也称为速发型过敏反应或即刻型超敏反应,主要是由IgE介导的。其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致敏阶段:当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首次接触某种抗原(如花粉、尘螨等)时,该抗原会被呈递给免疫系统中的抗原提呈细胞,进而活化B淋巴细胞,促使其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这些IgE抗体随后会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 激发阶段: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已致敏个体体内时,它能够同时与两个或多个相邻IgE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相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这一过程会释放预存的介质(如组胺、肝素等)以及合成新的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D2等),这些介质共同作用于周围组织,引发局部或全身性的过敏症状。
3. 效应阶段:上述介质的作用可引起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强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
哮喘发作、
鼻炎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性
休克,威胁生命安全。
总之,I型超敏反应是一系列由特定抗原触发的免疫应答过程,主要通过IgE介导并引发即刻发生的过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