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是指在妊娠期间孕妇感染了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等。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对母亲的健康产生影响,也可能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危害。
对于母亲来说,妊娠期肝脏负担加重,如果再合并有急性病毒性肝炎,则会进一步增加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压力,可能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严重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甚至威胁生命。此外,还可能并发
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对于胎儿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1. 母亲患有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或丙型肝炎时,有可能通过垂直传播途径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2.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可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供应,进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3.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导致
流产、死胎等问题。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妊娠期妇女是否感染了病毒性肝炎,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来保障母婴安全。例如对于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建议在孕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减少新生儿感染风险;同时加强产前检查和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