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诊断: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首先要明确感染性疾病的存在,并尽可能确定病原体。这需要通过详细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完成。
2. 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 给药途径要适当:依据病情轻重缓急以及药物的吸收、分布特点等因素决定静脉滴注、肌内注射或口服等给药方式。
4. 剂量与疗程合理: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和时间间隔用药,确保达到足够的血药浓度;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一般情况下,症状消失后还需继续使用3-5天以巩固疗效。
5. 注意联合应用指征:对于某些复杂或严重的感染,可能需要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联用,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并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多重耐药菌产生。
6. 监测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定期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等情况出现;同时评估临床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预防性用药要谨慎:仅在确实存在高风险因素时才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且尽量选择窄谱、副作用小的品种,以减少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应用导致的耐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