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停搏,也称为窦房结暂停或窦性静止,是指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在一段时间内不能产生正常的电活动,导致心跳暂时停止。这种情况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窦房结功能障碍: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能由于年龄增长、
心脏病、
心肌炎等疾病导致窦房结的细胞损伤或退化,影响其正常的功能。
2.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以及抗
心律失常药等,可能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窦性停搏的发生。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3.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低镁血症等情况可以影响心脏的正常电生理活动,引起
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停搏。
4.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时可抑制窦房结的兴奋性,使心跳减慢甚至出现短暂的停止。例如,在剧烈呕吐、
咳嗽或压力刺激下可能会触发这种反应。
5. 心肌缺血或梗死:当心脏供血不足时,尤其是影响到窦房结区域的心肌组织时,可能导致该区域的功能受损,从而引发窦性停搏。
6. 其他因素:包括严重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亢或甲减)、脑血管意外等情况也可能间接导致窦性停搏的发生。
对于出现窦性停搏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通常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来确定病因,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