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也称为骨骼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在人体中,骨结核可以发生在任何有骨头的部位,但是根据临床统计数据和医学研究显示,脊柱是最常见的发病位置,约占所有骨结核病例的50%以上,因此脊柱被认为是骨结核最常发生的部位。
脊柱结核又称为Pott病,主要影响胸腰段的椎体。病变通常始于椎体的前部或下部,然后逐渐向上、向下蔓延至相邻的椎体,严重时可导致椎间隙变窄、椎体破坏、甚至形成寒性脓肿和脊髓压迫症,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除了脊柱之外,骨结核还可以发生在长骨(如股骨、胫骨)、短骨(如腕骨、跗骨)以及扁平骨(如髂骨、肋骨等)。但相比较而言,这些部位的发病率较低。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患者中,骨骺和干骺端较为常见。
因此,在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或实际诊疗过程中,当遇到怀疑为骨结核的病例时,应首先考虑脊柱作为最可能的受累区域,并结合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