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如何诊断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肾功能检测、尿液分析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具体来说:
1. 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这是评价肾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通过血清肌酐水平来估算。如果GFR持续低于60 ml/min/1.73 m²超过三个月,并且伴有肾脏损伤的证据,则可以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2.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等项目。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即蛋白尿)是CKD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微量白蛋白尿,它在早期肾损害时即可被检测到。此外,红细胞或管型的存在也可能提示存在肾脏问题。
3. 血液检查:除了测定肌酐外,还需关注血尿素氮、电解质水平(如钾、钠)、钙磷代谢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4.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扫描可以帮助了解肾脏大小、结构及形态改变;CT或MRI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和范围。
5. 肾脏活检:当上述方法无法确定诊断时,可能需要进行肾组织病理检查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但这项操作具有侵入性,需谨慎考虑其必要性和风险。
6. 病史收集与体格检查:了解患者既往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导致CKD的基础疾病;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浮肿、贫血等症状表现。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病的确诊需要综合多种因素来判断。对于疑似病例,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并按医生指导完成相关检查。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