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免疫耐受在临床上的应用?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特定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是生理性的,如对自身组织的耐受,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在临床上,利用和调节免疫耐受对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器官移植: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免疫耐受技术被用来减少或避免移植物排斥反应。通过诱导受者产生针对供者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可以显著降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需求及其带来的副作用,提高移植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 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如多发性硬化、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通过特定方法恢复或建立对自身抗原的正常耐受状态,从而减轻疾病症状。例如,口服或吸入低剂量相关抗原来诱导局部黏膜免疫耐受,减少全身性炎症反应。
3. 过敏症:对于某些类型的过敏反应,如花粉症、食物过敏等,通过逐步增加患者接触致敏物质的量(即脱敏疗法),可以促进机体对该过敏原产生耐受作用,减轻甚至消除过敏症状。
4. 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适度增强或调节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状态可能有助于控制肿瘤生长。例如,通过阻断PD-1/PD-L1等共抑制信号通路来恢复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识别能力,实现对肿瘤的有效攻击。

总之,合理利用和调控免疫耐受机制,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基于免疫耐受原理的新疗法应用于临床实践。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