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肠道。在临床上,肠结核最常发生在回盲部,也就是小肠的末端和大肠的起始部位。这个区域包括了回肠末段、盲肠以及升结肠的一部分。之所以回盲部成为肠结核的好发部位,主要是因为该处血流丰富,而且是淋巴组织较为集中的区域,这为结核杆菌的侵入提供了条件。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肺部或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灶中的结核杆菌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播到回盲部。此外,如果患者有开放性
肺结核,通过吞咽含有结核杆菌的痰液也可能导致肠道感染。肠结核根据病理变化可以分为溃疡型和增生型两种类型,其中溃疡型更为常见,表现为肠壁出现多个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溃疡,可引起
腹痛、腹泻等症状;而增生型则以肉芽肿性炎症反应为主,可能导致肠腔狭窄或梗阻。
在诊断方面,除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外,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小肠钡餐造影等)、内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来确诊。治疗上主要是采用抗结核药物联合疗法,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