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肠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特异性感染,主要继发于
肺结核或其它部位的结核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与病变部位、范围及病理类型有关,但常见症状包括:
1.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位于右下腹,疼痛性质可为隐痛、钝痛或阵发性绞痛,饭后加重。
2. 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与
便秘交替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有时伴有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便或脓血便。
3. 体重减轻和食欲不振: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特点,患者常有明显的消瘦、乏力以及食欲减退等表现。
4. 发热:可表现为长期低热或者间歇性发热,尤其是午后较为明显,伴有盗汗等症状。
5. 腹部肿块:部分病人可在右下腹触及固定、质硬的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压痛不显著或轻度压痛。
6. 全身症状:如夜间出汗、面色苍白等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7. 并发症表现:如肠梗阻时可出现剧烈
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当发生穿孔时,则会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
诊断方面除了根据上述临床特点外,还需要结合X线钡餐检查、纤维结肠镜活检以及血沉、PPD试验等辅助手段来综合判断。治疗原则主要是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并针对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