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什么是呼吸衰竭,其常见原因有哪些?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指的是由于肺部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能力下降,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或有效排出二氧化碳。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通常将呼吸衰竭分为两型:I型(低氧性)和II型(高碳酸性)。I型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主要特征;而II型则同时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引起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这些疾病会导致气道狭窄或破坏,影响气体交换。
2. 肺部感染,例如肺炎,可以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导致肺组织炎症反应,损害正常的呼吸功能。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一种严重的肺损伤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休克、重症胰腺炎等情况下,表现为弥漫性的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和渗出。
4. 心源性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左心功能不全可导致肺淤血及水肿,影响氧气交换。
5. 肺栓塞,大块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阻碍血液流动,造成局部区域通气/灌注比例失调。
6. 神经肌肉疾病,如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这些疾病可能损害呼吸肌功能或者控制呼吸的神经系统,从而影响正常的呼吸运动。

针对不同的病因,临床医生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