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有哪些?

诱导免疫耐受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使机体对某种抗原产生特异性无反应状态,即不引发免疫应答的过程。这种机制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预防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
1. 中心性耐受:这是指在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通过阴性选择的方式清除那些能够识别自身抗原的T细胞或B细胞,从而避免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例如,在胸腺中,与自身抗原有高亲和力结合的T细胞会被诱导凋亡。
2. 外周耐受:当成熟的淋巴细胞在周围组织遇到特定条件时,也会被诱导进入无反应状态。这包括:
   - 调节性T细胞(Treg)的作用:Treg细胞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分泌抑制因子等方式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 抗原提呈细胞(APC)的功能改变:在某些情况下,APC可以表达共刺激分子的缺失或下调,导致初始T细胞无法获得充分激活所需的第二信号,从而保持无反应状态。
   - 诱导性调节性B细胞的作用:类似于Treg细胞,一些B细胞也可以被转化为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性B细胞,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
3.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在临床上,通过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可以人为地降低机体的整体免疫活性,从而实现对特定抗原的耐受。这些药物通常作用于信号转导路径的关键分子,阻止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
4. 共刺激阻断:利用单克隆抗体或其他手段阻断APC与T细胞之间的共刺激信号传递,如CTLA-4、PD-1/PD-L1等途径,可以有效抑制T细胞的激活过程,促进耐受状态的形成。
5. 低剂量或高剂量抗原暴露:通过给予机体极低或极高剂量的目标抗原来诱导免疫系统对该抗原产生无反应性。这种现象被称为“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

综上所述,诱导免疫耐受涉及多种复杂的机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来实现治疗目的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