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穿刺部位如何选择和定位?

穿刺部位的选择和定位是临床操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正确的选择能够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不同的穿刺目的对应着不同的最佳穿刺点,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穿刺的部位选择与定位方法:
1. 骨髓穿刺:通常选取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或胸骨作为穿刺点。其中,髂前上棘因位置表浅、易于固定而被广泛采用。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消毒后,在髂嵴上方约2-3cm处进针。
2. 腰椎穿刺:主要用于脑脊液检查或麻醉。选择L3-L4或L4-L5间隙作为穿刺点,因为这两个间隙的黄韧带较薄,易于穿刺。患者侧卧位,双腿屈曲抱膝,医生沿棘突连线垂直进针。
3. 胸腔穿刺:适用于胸腔积液抽吸等。一般选择腋中线第7-8肋间或肩胛下角线第8-9肋间作为穿刺点。患者坐位或半卧位,上身稍向前倾,医生从肋骨下缘进针。
4. 腹腔穿刺:用于诊断性抽液或治疗性放液。常规选择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作为穿刺点,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
5. 心包穿刺:适用于心包积液的诊断和处理。通常在胸骨左侧第4-5肋间进针,靠近心尖部。患者半坐位或平躺,医生需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心脏。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时还需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体型、病变位置等因素,并结合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精准定位。此外,在实际操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评估,确保无菌技术的应用,以减少感染风险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直播+录播 含班级服务

4180

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