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顶软组织可以分为五层,从浅到深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骨膜。这五层结构在
解剖学上被称为“5S”层次。
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防止外界微生物侵入,并且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皮肤内含有汗腺、皮脂腺等附属器,以及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对于温度调节和触觉感知非常重要。
2. 皮下组织:位于皮肤下方,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具有保温、缓冲外力的作用。此外,它还能够将皮肤与深层结构分隔开来,使皮肤有一定的活动度。
3. 帽状腱膜:是一层坚韧的纤维性筋膜,向前连接额肌,向后连至枕肌。此层对固定头皮有重要作用,同时在肌肉收缩时可以产生前推或后拉的动作,参与面部表情的变化。
4.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是位于帽状腱膜下方的一层较为松弛的结缔组织,含有较多血管和神经。由于此处结构相对疏松,因此当发生血肿或者感染时容易形成较大的范围扩散。
5. 骨膜:紧贴于颅骨表面,是一层致密的纤维性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对骨骼营养供给和再生修复有重要作用。在新生儿中,部分区域未完全骨化而存在软点(前囟门、后囟门),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闭合。
以上就是颅顶软组织从浅至深的五层结构介绍,了解这些层次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时准确判断解剖位置,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