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骼变得脆弱,骨折风险增加的代谢性骨病。诊断骨质疏松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评估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1.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背痛,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身高减少、驼背、慢性疼痛甚至轻微外力下发生骨折(如脊柱压缩性骨折、腕部骨折等)。
2. 危险因素评估:需要询问家族史(直系亲属是否有骨质疏松)、个人病史(是否患有影响钙吸收或者增加骨丢失的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炎等)、生活方式(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药物使用情况(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是重要危险因素)。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可以了解是否有其他系统性疾病导致或伴随骨质疏松;25-羟维生素D水平测定有助于判断体内维生素D状态,因为低水平的维生素D会促进骨质流失。
4. 影像学检查:
   - X线平片:早期可能无异常发现,当骨密度下降30%以上时才可能出现典型改变如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
   - 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XA):是目前最常用且准确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可以精确地评估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并据此进行骨质疏松症的分级。根据WHO标准,T值≤-2.5SD即诊断为骨质疏松
   - 其他影像技术如定量CT(QCT)、超声波检查也可作为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在综合考虑患者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实验室和影像学结果后可对骨质疏松症做出明确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应尽早进行专业评估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直播+录播 含班级服务

4180

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