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生理活动在传导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
心律失常的一种疾病。根据阻滞发生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以将心脏传导阻滞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窦房结传导阻滞:这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发生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影响的是窦房结发放的冲动向心房的传播。它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亚型:第一度窦房传导阻滞(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群,但PR间期延长)和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部分P波未能传导至心室形成QRS波群)。实际上,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2. 房内传导阻滞:是指激动在心房内部传导受阻。根据阻滞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右束支型、左前分支型及左后分支型等不同类型。这类阻滞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提示存在心脏疾病的风险因素。
3. 房室传导阻滞:这是最常见的心脏传导系统异常之一,发生在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结区。根据阻滞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度:
-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所有P波均能下传到心室形成QRS波群,但PR间期延长超过0.2秒。
- 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P波无法下传至心室,根据其特点又可细分为两种类型:
a) Mobitz I型(文氏现象):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传导到心室形成QRS波群,之后PR间期恢复正常。
b) Mobitz II型:PR间期固定不变或仅有轻微变化,但突然出现一个或多个P波无法下传至心室。
- 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分离):心房与心室的电活动完全脱离同步,即所有P波均不能下传到心室形成QRS波群,心室依靠自身起搏点维持缓慢的心率。
4. 束支传导阻滞:当心脏左右束支中的一侧或两侧出现传导障碍时称为束支传导阻滞。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以及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等类型。这类阻滞在心电图上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