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脂肪酸在小肠中主要通过乳糜微粒的形式被吸收入血。具体过程如下:
1. 长链脂肪酸首先与胆汁酸结合形成水溶性的混合胶束,这一步骤有助于增加其溶解度,使其能够更容易地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脂质双层。
2. 当这些混合胶束接触到小肠黏膜上的微绒毛时,长链脂肪酸会从小肠腔中解离出来,并穿过微绒毛的细胞膜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内部。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被动扩散机制完成。
3. 进入细胞后,长链脂肪酸在内质网处重新酯化成三酰甘油,并与蛋白质、磷脂等物质共同组装成为乳糜微粒。
4. 乳糜微粒通过高尔基体修饰后被分泌到小肠上皮细胞外侧的淋巴管(即中央乳糜管)中,而不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这是因为长链脂肪酸形成的颗粒较大,难以直接透过毛细血管壁。
5. 最终,这些含有三酰甘油等脂质成分的乳糜微粒会随着淋巴液流动到达胸导管,并在胸导管开口处汇入静脉系统,从而完成从消化道向全身组织器官输送脂肪酸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