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性炎症是炎症反应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以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液体、细胞成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为特点。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 血管变化:在炎症发生的早期阶段,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随后出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
2. 渗出物形成:随着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血浆中的液体成分以及白细胞等有形物质从血管内渗入到周围组织中,形成了所谓的“渗出液”。根据炎症反应的程度不同,渗出液可以是清亮的浆液、含有大量纤维蛋白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或者是富含脓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脓性分泌物等。
3. 细胞浸润:在渗出过程中,血液中的白细胞如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会通过血管壁迁移到炎症部位,并聚集于受损组织内。这些白细胞参与清除病原体和坏死物质的过程,在对抗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症状表现:临床上,渗出性炎症常伴有红、肿、热、痛等症状。其中,“红”是因为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所致;“肿”则是由于液体积聚导致组织体积增大;“热”是由于血液供应增加引起温度升高;而“痛”则与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有关。
总之,渗出性炎症是一种以大量液体和细胞成分从血管内溢出到周围组织为特点的急性或慢性炎症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