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蜗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耳,是人体听觉和平衡感觉的重要器官。它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腔隙中,由膜迷路和骨迷路两部分构成。其中,骨迷路由外向内依次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大部分;而膜迷路则相应地分为膜性半规管、椭圆囊与球囊以及膜性蜗管。
1. 半规管:共有三个,分别是外侧的水平半规管、后上方的后半规管及前面的上半规管。每个半规管的一端膨大形成壶腹,内含位觉斑,对于头部位置变化和旋转运动有感知作用。
2. 前庭:位于半规管与耳蜗之间,是一个略呈椭圆形的空腔,其内部有两个重要的结构——椭圆囊和球囊。这两个结构表面覆盖着感觉上皮,即前庭器官的主要感受器,负责检测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以及头部的位置变化。
3. 耳蜗:外形类似蜗牛壳,由蜗轴发出两层骨性螺旋板卷绕而成,分为蜗底、蜗顶和蜗孔三部分。耳蜗内部充满液体,并且包含有听觉感受器——螺旋器(Corti器官),当声波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至卵圆窗时,引起内淋巴液波动,进而刺激螺旋器产生神经冲动,经由听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进行解析。
前庭蜗器的这些结构共同协作,不仅能够使我们感知声音信息,还能够维持身体平衡和空间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