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属中的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的致病机制,但它们共有一些主要的致病因子。以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为例,其最主要的致病因子是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 CT)。这是一种强烈的肠毒素,由A和B两种亚单位组成。其中,B亚单位负责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特定的糖脂受体结合,而A亚单位则进入细胞内部,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导致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这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离子通道开放、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氯)大量分泌到肠腔中,从而引起剧烈的腹泻和脱水。
除了霍乱毒素外,霍乱弧菌还具有其他重要的致病因子:
1. 菌毛:帮助细菌黏附在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增加感染的机会。
2. 鞭毛:使细菌能够游动至小肠特定部位,并有助于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3. 外膜蛋白和脂多糖(LPS):参与细菌的识别、黏附过程以及抵抗宿主体内抗菌物质的作用。
其他致病性弧菌,如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虽然不产生霍乱毒素,但也有各自的毒力因子,比如溶血素、蛋白酶等,这些物质可以破坏宿主细胞膜结构或干扰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