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胆碱受体激动药是指能够选择性地激活M型(毒蕈碱型)胆碱受体的一类药物。这类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包括心脏、平滑肌、腺体等部位。当M型胆碱受体被激活时,可以产生多种生理效应,如减慢心率、增加腺体分泌、促进胃肠蠕动等。
M型胆碱受体激动药的典型代表是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乙酰胆碱是体内天然存在的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接头和许多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乙酰胆碱在体内迅速被胆碱酯酶分解,其作用时间非常短暂,因此临床上直接使用乙酰胆碱的情况较少。
除了乙酰胆碱之外,还有一些合成的M型胆碱受体激动药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例如:
1. 卡巴胆碱(Carbachol):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对M型胆碱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它不易被胆碱酯酶分解,因此作用时间较长,可用于治疗
青光眼等疾病。
2.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从毛果芸香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主要用作眼科药物,可以引起瞳孔缩小和降低眼内压,用于
青光眼的治疗。
3. 贝美格(Bethanechol):也是一种合成的M型胆碱受体激动药,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动力不足、尿潴留等疾病。
这些药物通过激活M型胆碱受体来模拟乙酰胆碱的作用,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和应用范围。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及药物特性进行选择,并注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