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是肾脏形成原尿的第一步,对最终尿液的产生和尿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肾单位中的肾小球部位,肾小球是一个由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包裹着的毛细血管球,它与周围的肾小囊(鲍曼氏囊)共同构成了滤过屏障。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内的血压较高,加上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的特点,使得血浆中的水分、电解质、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能够被压出血管,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细胞则因不能通过滤过膜而留在血液中。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80升的液体经过肾小球滤过后成为原尿,但最终排出体外的尿液量只有大约1.5到2升。这是因为大部分被滤过的水分以及有用物质会在接下来的重吸收过程中重新回到血液循环中去。因此,肾小球的滤过率(GFR)是决定尿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发生改变时,会对尿量产生显著影响:
1. 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如在剧烈运动后或摄入大量盐分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尿量增多。因为更多的水分和溶质被过滤出来,如果没有相应的重吸收增强,则会导致尿液产量上升。
2. 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比如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伤等情况下,由于有效滤过的液体减少,尿量也会相应地减少。此外,在某些急性肾衰竭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的现象。
总之,肾小球滤过作用是维持体内水平衡、调节血压和清除代谢废物的关键机制之一,其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尿液生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