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动脉壁内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等病理变化。这一过程通常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动脉粥样硬化的初始病变被称为“脂纹”或“脂肪条纹”,这是最早可识别的形态学改变。
脂纹主要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一种白细胞)进入血管内膜并转化为巨噬细胞形成。这些巨噬细胞吞噬了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成了泡沫细胞,因为它们内部充满了脂质颗粒而显得像泡沫一样。此外,在这个阶段还可以观察到少量平滑肌细胞从中膜迁移到内膜,并且有轻微的胶原纤维增生。
脂纹在显微镜下表现为黄色斑点或条带状结构,主要分布在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大中型弹力型及肌弹型动脉的分支处。虽然此时血管功能可能尚未受到明显影响,但这些早期变化为后续更严重的病变奠定了基础。
了解这一初始过程对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控制血脂水平、改善生活方式以及使用药物干预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延缓甚至阻止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