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扭伤是常见的运动伤害之一,通常发生在脚踝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时。这种损伤主要影响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结构,而根据受伤的具体位置和程度不同,受损的结构也会有所差异。
1.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这是最常受累的部分,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在脚踝向外翻转时(即内翻扭伤),这些韧带容易受到损伤。其中,距腓前韧带是最常见的受损部位。
2. 内侧三角韧带:当脚踝向内翻转(外翻扭伤)时,则可能会对位于踝关节内侧的三角韧带造成伤害。这个复合体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浅层、深层、胫舟韧带和胫跟韧带,它们共同维持着踝关节内外两侧的稳定性。
3. 距腓上韧带:在较为严重的扭伤中,除了上述提到的主要韧带外,位于踝关节上方的距腓上韧带也有可能受到牵拉或撕裂。
4. 骨骼损伤:虽然不常见,但在某些情况下,剧烈的扭伤可能导致踝部小骨
骨折或者骨挫伤。例如,当脚尖着地并强力内翻时,可能会导致外侧副韧带附着点处的小片状
骨折(也称为“撕脱性
骨折”)。
5. 肌肉和肌腱损伤:在发生扭伤的同时,周围的肌肉或其连接到骨骼的肌腱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腓骨长/短肌腱由于位置靠近外侧副韧带,在内翻扭伤时容易被拉伸甚至部分撕裂。
总之,踝部扭伤通常涉及一个或多个上述结构,具体受损情况需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评估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