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血的相关知识点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病理学会涉及到的考点,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相关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
1.概念
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血或静脉性充血——被动过程。
2.淤血的原因
(1)静脉受压。
(2)静脉腔阻塞:血栓或瘤栓形成。
(3)心力衰竭:
左心功能不全——肺淤血;
右心功能不全——体循环淤血(肝、肾和下肢等器官淤血)。

左心功能不全——肺淤血;
右——体循环淤血(肝、肾和下肢淤血)。
3.淤血的病理变化
(1)静脉回流受阻——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
(2)淤血脏器呈暗红色;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漏出液潴留在组织内——淤血性水肿,甚至淤血性出血。
4.举例——重要!
(1)肺淤血——左心衰竭引起。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
1)急性肺淤血。
2)慢性肺淤血: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心力衰竭细胞。长期可致肺脏褐色硬化。
(2)肝淤血——右心衰竭引起。
1)急性肝淤血:
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坏死;
周围——肝细胞脂肪变性。

2)慢性肝淤血:
肝小叶中央严重淤血——暗红色,而肝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黄色,致使肝脏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如同槟榔的切面——槟榔肝。
长期慢性肝淤血——肝脏淤血性硬化。
重要小结——两种淤血对比TANG |
|
肺淤血 |
肝淤血 |
原因 |
左心衰竭 |
右心衰竭 |
肉眼 |
切面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 |
急性:肝脏增大,暗红色;
慢性:槟榔肝、淤血性肝硬化 |
镜下 |
急性 |
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 |
肝细胞萎缩、脂肪变性 |
慢性 |
心力衰竭细胞、肺脏褐色硬化 |
中央淤血,周围脂肪变性 |
5.淤血对机体的影响
(1)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
(2)脏器萎缩、变性和坏死。
(3)长期慢性淤血——脏器硬化。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上文关于“肺淤血与肝淤血的病因病理、临床检查区别”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病理学的考点由网校专业师资汤以恒讲解,点击这里查看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