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首页 > 卫生网校 > 脑电图学专业水平考试 > 正文

脑电图对诊断脑死亡的意义

“脑电图对诊断脑死亡的意义”相信是备考脑电图学专业水平考试的朋友比较关注的事情,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医疗条件可以使脑死亡患者通过机械装置长期维持心跳和呼吸。但脑组织可能因心肺功能衰竭而缺血缺氧,导致不可逆的脑组织坏死、自溶,最终脑功能完全消失。

目前,对脑死亡的概念已形成基本一致的看法,即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脑干在内的全部机能完全不可逆转的停止,但至今全球尚无脑死亡统一的诊断标准。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最先提出了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以后各国陆续推出各自诊断标准。我国在此问题上起步较晚,直至1986年在南京召开专题会议,拟定了脑死亡诊断标准(草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也在逐步推行脑死亡判定标准及脑死亡判定的技术规范。2003年卫生部脑死亡判定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制定《脑死亡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2009判定标准(成人)修订稿。

无论是1986年南京草案或2003年征求意见稿及最近出台的2009脑死亡判定标准修订稿,均将脑电图作为确诊试验中辅助检查的手段之一。早期普通脑电图机器笨重和搬动困难,限制了以脑电生理来验证脑死亡的诊断工作,近几年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可移动轻便携带式的脑电图机日益出现,给脑死亡的电生理工作提供了条件。

脑电图反映的是大脑皮层的功能,脑电活动维持大脑神经系统功能的生理基础。从理论出发,脑死亡后,脑电活动应消失,表现为脑电静息状态(脑电波幅2 uV/mm或消失),而只要大脑皮层有脑电波,就不能定为脑死亡。

但并非所有临床脑死亡患者的脑电图均表现为脑电静息,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人为干扰:如各种床边机械噪音(包括呼吸机、输液泵、脑水肿监护等)。②有时临床判断为脑死亡的患者部分实际上是脑干死亡,此时脑干功能虽然丧失,但大脑皮层也仍有部分脑电活动,有的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同时另须注意药物、低体温及一过性去皮质状态均可出现脑电静息状态。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脑电图对诊断脑死亡的意义”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脑电图学专业水平考试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

精品课程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